青海省监狱系统与陕西回归研究会太阳村在西宁监狱联合举办帮扶活动
——青海省监狱系统与陕西回归研究会太阳村在西宁监狱联合举办帮扶活动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承载着父母的希望。服刑人员入狱之后,最大的牵挂就是自己的子女;子女在父母服刑时,最大的缺失就是亲人的呵护。如何为服刑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在监狱安心服刑;又帮助他们身处困境的未成年子女能够像社会上其他儿童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健康成长,始终盘绕在监狱民警脑海中,一次次家访、一笔笔资助、一起起与原户籍地政府协商......等等方式,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却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怎么办?监狱民警们把目光投向了公益组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几经周折终于与陕西回归研究会太阳村——一家无偿为服刑人员提供代教代养未成年子女的公益性慈善机构取得联系,担负起了改造罪犯和抚养“特殊孤儿”两副重担。
青海省监狱系统与太阳村代养代教、分散助养、助教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助养金和爱心包裹发放仪式已经连续进行了7年,惠及全省5所监狱的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达800余人次,发放金额包括爱心包裹折合人民币累计已逾40万元,目前有7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陕西太阳村代养代教。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救助模式,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考,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可贵的物质关爱,更是从精神上给监狱民警、服刑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传递着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正能量。孩子们需要这种正能量,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也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7月15日,青海省监狱系统与陕西研究会“太阳村”经过协商,决定利用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暑假来监狱探亲的机会,在西宁监狱举办一次帮扶促改联谊活动。“太阳村”负责人,省局、西宁监狱领导和民警,以及部分被帮扶服刑人员亲属近百人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为全省4所监狱130名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发放了总数达91000元的分散助养费,为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减少潜在犯罪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联谊活动中,服刑人员出演的小品《接见》,独唱《时间都去哪儿了》表达了服刑人员对亲人的忏悔、急切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在服刑人员中引起了广泛共鸣。居住在“太阳村”的服刑人员子女演出的舞蹈《印度舞》、《幸福家家有》,手语操《感恩的心》,给大家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一首自创的诗朗诵《爱的太平洋》真实的反映了小女孩走出父亲违法给自己带来心理阴影的历程,表达了自己对父爱的渴望和对亲情的呼唤,让全场的服刑人员和亲属及民警留下真情的泪水。
联谊活动后监狱还安排亲情帮教活动,签订了帮教促改协议书。一名服刑人员看到父亲、母亲和女儿同时出现在眼前时,更是情难自抑,眼红落泪,并跨步向前拥抱其父,而其父亲却将他一把推开,然后猛地一拍该犯肩膀,一家人再紧紧拥抱在一起,纷纷流下激动的泪水。看到这一幕时,大家都禁不住感慨不已,爱之深,恨之切啊,这就是无言的爱!在这个温馨而又伤感的场合,服刑人员与亲人心手相连,其中既有对父母子女的愧疚之情,也饱含了父母对他们不离不弃的亲情,还有对监狱给予的难得相见的感恩之情。
考虑到前来帮教的服刑人员亲人有的年龄大、行动不便,有的孩子小,监狱还安排专人全程照顾服刑人员中的老人和小孩,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监狱的人文关怀。
活动结束的场面是简短与温暖的,警官、家人和协会工作人员聚集在监狱门外,既有送别也有欢迎,既有祝福也有感谢:之所以祝福,是因为通过血浓于水的亲情感召使服刑人员在改造生活中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和鼓励;之所以感谢,是因为在这一天收获希望的除了服刑人员以外,还有他们的家人和整个社会。
法律无情,其神圣和威严不容亵渎。监狱有爱,在法律的框架内彰显人性的光芒,此次帮扶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向家境贫寒、生活困难的服刑人员开展专项帮扶,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善意和温暖,深刻反省自己的犯罪给社会、给家庭,特别是给年幼的子女带来的危害和痛苦。从而认罪悔罪,遵守行为规范,积极参加劳动,用一颗感恩之心去走好改造之路、人生之路,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社会,报答亲人,尽自己应该尽而且必须尽的责任和义务,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让父爱、母爱早日回到孩子身边。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