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镜鉴—评《中国廉政文化史》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发展、新探索,其核心价值观是为民、务实、清廉。
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廉政文化史的研究,比对传统廉政思想、制度的研究要相对薄弱。由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合著的《中国廉政文化史》一书,是第一部中国廉政文化专门史著作。该书以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揭示了从史前五帝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时中国廉政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现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社会实践。
廉政文化具有一般文化所共有的延续性特征。在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廉政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廉政文化的坚实基础,我们应当对其充分挖掘、继承创新。该书对中国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时期的廉政思想和廉政制度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起源、演变、发展历程及表现形态的研究,依据翔实的史料,以历史为经,以文化为纬,揭示了廉政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同时,挖掘其有益于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精髓,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当今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资源,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该书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原始氏族部 落联盟时期。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华文化特别是廉政文化的最早开创者。据《史记》记载,黄帝“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吕氏春秋》称黄帝“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体现了他勤政、爱民、节俭的思想。《尚书》记载了舜帝时大臣皋陶提出的从政者所应具备的“九德”,其中就有“简而廉”的“廉约”观念。儒家经典《周礼》记载了古代的廉政思想,并对战国时期的廉政制度作了系统阐释:“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用今天的话说,一个廉洁的官吏,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的品格。
如果说廉政文化是廉政制度、廉政思想、廉政行为的源泉和基石,《周礼》提出的“六廉”则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该书资料丰富、翔实,既有来自官修正史和朝廷档案的史料,也有来自民间的传说、野史、民谣以及小说、戏曲、诗词歌赋等方面的廉政素材。尤其在中国古代的民谣、诗赋、小说、绘画、雕塑、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容。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堪称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源头。其中,无论是产生于朝廷乐调的《大雅》、《小雅》,还是产生于民间的土调《国风》,都有大量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揭露官场贪腐、歌颂清正廉明的篇章,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廉政观念,开创了古代“颂廉斥贪”的优良传统。比如,《硕鼠》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诗篇。之后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像杜甫的《三吏》、白居易的《卖炭翁》、李商隐的《蝉》等,都是反对贪腐的佳作。它们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推动了廉政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加强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应注意借助古代的各种艺术形式,努力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该书结构规整、有序,重点突出,既有对各个朝代廉政文化整体面貌的概述,又有对廉政思想、理念、制度、措施的条分缕析;既有对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清官廉吏的介绍,又有对贪渎的昏君贪官的揭露。书中讲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铁面无私的包拯、清官海瑞、少数民族的清官代表耶律楚材、“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直言敢谏的御史钱沣等清官廉吏的故事。同时,该书也揭露了“仓鼠”李斯、富豪石崇等贪官的贪婪,以及明清时期贪腐官吏的丑恶嘴脸。尤其是书中介绍的清朝嘉庆皇帝诛杀和珅等一些案例,颇具震撼力,于今仍具有警示意义。
阅读该书,获益匪浅。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政思想,历朝历代制定了一系列监督制约权力的廉政制度,出台了许多惩贪奖廉的律令,涌现了包拯、海瑞等一大批清官廉吏,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廉诗、廉文、廉戏、廉政格言警句等。该书系统挖掘这些弥足珍贵的廉政文化遗产,对于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其对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廉政文化史的研究,比对传统廉政思想、制度的研究要相对薄弱。由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合著的《中国廉政文化史》一书,是第一部中国廉政文化专门史著作。该书以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揭示了从史前五帝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时中国廉政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现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社会实践。
廉政文化具有一般文化所共有的延续性特征。在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廉政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廉政文化的坚实基础,我们应当对其充分挖掘、继承创新。该书对中国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时期的廉政思想和廉政制度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起源、演变、发展历程及表现形态的研究,依据翔实的史料,以历史为经,以文化为纬,揭示了廉政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同时,挖掘其有益于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精髓,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当今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资源,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该书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原始氏族部 落联盟时期。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华文化特别是廉政文化的最早开创者。据《史记》记载,黄帝“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吕氏春秋》称黄帝“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体现了他勤政、爱民、节俭的思想。《尚书》记载了舜帝时大臣皋陶提出的从政者所应具备的“九德”,其中就有“简而廉”的“廉约”观念。儒家经典《周礼》记载了古代的廉政思想,并对战国时期的廉政制度作了系统阐释:“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用今天的话说,一个廉洁的官吏,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的品格。
如果说廉政文化是廉政制度、廉政思想、廉政行为的源泉和基石,《周礼》提出的“六廉”则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该书资料丰富、翔实,既有来自官修正史和朝廷档案的史料,也有来自民间的传说、野史、民谣以及小说、戏曲、诗词歌赋等方面的廉政素材。尤其在中国古代的民谣、诗赋、小说、绘画、雕塑、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容。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堪称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源头。其中,无论是产生于朝廷乐调的《大雅》、《小雅》,还是产生于民间的土调《国风》,都有大量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揭露官场贪腐、歌颂清正廉明的篇章,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廉政观念,开创了古代“颂廉斥贪”的优良传统。比如,《硕鼠》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诗篇。之后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像杜甫的《三吏》、白居易的《卖炭翁》、李商隐的《蝉》等,都是反对贪腐的佳作。它们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推动了廉政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加强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应注意借助古代的各种艺术形式,努力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该书结构规整、有序,重点突出,既有对各个朝代廉政文化整体面貌的概述,又有对廉政思想、理念、制度、措施的条分缕析;既有对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清官廉吏的介绍,又有对贪渎的昏君贪官的揭露。书中讲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铁面无私的包拯、清官海瑞、少数民族的清官代表耶律楚材、“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直言敢谏的御史钱沣等清官廉吏的故事。同时,该书也揭露了“仓鼠”李斯、富豪石崇等贪官的贪婪,以及明清时期贪腐官吏的丑恶嘴脸。尤其是书中介绍的清朝嘉庆皇帝诛杀和珅等一些案例,颇具震撼力,于今仍具有警示意义。
阅读该书,获益匪浅。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政思想,历朝历代制定了一系列监督制约权力的廉政制度,出台了许多惩贪奖廉的律令,涌现了包拯、海瑞等一大批清官廉吏,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廉诗、廉文、廉戏、廉政格言警句等。该书系统挖掘这些弥足珍贵的廉政文化遗产,对于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其对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