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添助力 打开创业新天地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大学生就业添助力 打开创业新天地
新华社记者
“我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老师。回家乡就业是个很好的选择,我可以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尽一份力。”沈惠敏是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一心想去基层就业的她,在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帮助下,成功签约一所家乡的学校,即将奔赴工作岗位。
受疫情影响,今年全国87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国企扩招、基层岗位扩招、见习规模扩大、发放求职补贴……各地各部门密集出台举措,助力毕业生学成有出路。同时,不少求职者积极转变就业观,选择去基层、赴西部,在更广阔天地开启精彩人生。
政策保障兜好底
今年3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届毕业生小黄为求职焦虑万分。一场由共青团广东省委、省学联联合发起的“展翅计划 战疫行动”公益线上春招活动让他看到了希望。通过积极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小黄终于找到和自己专业匹配的岗位,目前已顺利签约。
教育部等6部门已共同开展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百日冲刺”行动,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基层岗位中,“三支一扶”项目将招募3.2万名毕业生从事支教、支农、支医等服务,较去年增加5000名;增加招募5000名特岗教师,招募总规模达10.5万人;招收40多万名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扩大见习培训规模,给予见习单位补贴支持,鼓励留用见习生……
政策保障为求职者拓宽路、兜住底。北京市人社局提前半年完成2020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审核,为5500余名符合条件学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共计556.7万元。上海市明确,事业单位要加大纳才力度,录用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招聘总量70%;高校毕业生首次在沪创业可申请一次性8000元创业补贴。广东省要求,对在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就读的湖北籍应届毕业生按每人2000元标准及时发放求职创业补贴……
“随着疫情形势转好,线下招聘活动有了恢复的条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也在陆续启动,毕业生们还将迎来一波就业机会。”上海交通大学就业中心主任顾希垚说。
就业服务稳人心
疫情影响下,各地各高校积极搭建平台,推进就业“云指导”。不少学校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助毕业生提升求职能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
今年2月,教育部联合多家社会招聘网站推出“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免费网上就业服务。截至6月5日,累计提供岗位信息1230万条,简历投递2600万人次。此外,教育部已联合相关行业部门、重点企业、产业园区等,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活动23场,累计提供岗位400万个。
记者从北京理工大学获悉,目前该校为毕业生线上发布的各类招聘信息为去年同期1.8倍,10余场线上双选会的参会单位数量为去年同期4.5倍,已累计服务学生7000余人次。
“疫情期间,学校紧急建设毕业生‘空中’招聘平台,实现用人信息100%上网上线,使线上求职面试无障碍推进。”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骥佳说。
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校友力量也被发动起来。5月末,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校友企业“云招聘”专场活动,50余家校友企业发布700余个岗位需求。
记者在多地高校看到,已就业和未就业学生形成“两张清单”,每日更新动态。对湖北生源毕业生、“就业难”“就业慌”学生,多校建立个性化求职档案,“一生一策一师”进行帮扶,包括精准推送岗位、修改求职简历等。
转变观念开启新征程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高娇,是上海高校2020届0000001号就业协议签署者。她即将奔赴祖国西部,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和化学研究所开启职业生涯。
在复旦大学,选调生的抗疫一线故事被制作成“微课”,以引导应届毕业生积极奔赴基层和边远地区,到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建功立业。中国农业大学推出“就业引领导航行动”,鼓励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到现代农业产业领域、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西部及艰苦地区就业。
“我们希望毕业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树立‘志在四方、深入基层、造福人民’的职业观。”中国农业大学就业创业办公室主任郭立群说。
同时,各地也为毕业生去基层就业创造机会。如,上海市明确,实施社区工作者专项招聘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1000人;扩大实施地区人才储备计划,吸纳高校毕业生500人。
新经济的发展也蕴含巨大就业潜力。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以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新消费行业,和以医药、生物工程、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挤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行业排行榜前十。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表示,尽管就业的总体形势严峻,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些岗位仍在等待求职者,各地各高校仍需努力拓宽渠道,优化服务,给予毕业生切实的帮助。(记者吴振东、魏梦佳、郑天虹、郭敬丹)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