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青海要闻>详细内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我与绿林不相负”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04 10:00:14 浏览次数: 【字体:

  湿地公园。

  祁贵民夫妇所管护的一片树林。栾雨嘉摄

  “老伴啊,你也赶紧吃早饭吧!吃完饭,你拿上垃圾袋,我开上洒水车,咱们一起去林子里转转吧!”今年56岁的祁贵民一边端着饭碗一边朝着妻子祁昌芳说道。

  “好嘞!吃完饭咱们就走吧!我跟你真是想到一块去了,我也正想去看看呢!”祁昌芳干脆利落地回答道,声音里是藏不住的跃跃欲试与期待。

  祁贵民的家居住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新华村。他口中的“那片林子”是位于格尔木市西郊的一片树林。

  驱车在格尔木市区穿行,最难忘的莫过于头顶遮天蔽日的绿茵和开出细微碎花的红柳。对一个多风沙、长年干旱少雨的城市来说,成片成片铺天盖地青翠欲滴的绿色就是生命的颜色。凝望这一片绿色时,便可听见精灵般的绿叶被风抚过飒飒作响,犹如一代又一代像祁贵民这样的林业人饱含深情的讲述,仿佛诉说多年以来在护林岗位上拼搏过、奋斗过、热爱过的青春往事。

  跟随祁贵民夫妇来到由他们负责管护的一片林地,只见祁昌芳戴上了一双手套,麻利地从车上拿出了一个编织袋和铁钩子,随后祁昌芳便在公路沿线、树林捡拾塑料袋、纸屑、烟头等垃圾。烈日炎炎,汗水顺着祁昌芳的帽檐流下,被浸湿的刘海黏在额头。

  “老伴,你快来帮我!”祁贵民扯着嗓子对祁昌芳喊道。

  “来喽!”祁昌芳看见祁贵民登上洒水车,便三步并作两步径直朝着洒水车停靠的方向走去。祁昌芳先将水管抛入水箱内,紧接着她猫着身子,紧咬下嘴唇,用长满老茧的双手使劲转动水闸,此时只听得见流水“哗哗”响彻山林且清脆的“欢歌”声。

  待水注满后,祁贵民便向公路中央的林带区行驶。到达林带之后,他便下车打开水管,随后又快速爬上车缓缓行驶,林带间的树木则“咕嘟咕嘟”大口吸吮着从管子里洒落的“甘霖”。看到这些树木都喝饱了水,祁贵民才觉得完成了今天的“使命”。

  说与这片树林没有感情,那是假话,因为这片树林不曾辜负他。“一家三口结树缘”,祁贵民一家凭借护林员的岗位脱了贫,把新家修葺一新不说,还在市区买了新房,开上了新车。

  1998年开始,祁贵民就开始四处打工,他搬过砖、修过路、还在沙场筛过沙子。“一个月也就几百元钱,钱也没挣上多少,现在手里都还留着欠条呢!”祁贵民脸上写满无奈。妻子患有糖尿病,腿绊过一回后就落下了病根,干不成体力活。

  家里虽有几亩地但也是不长庄稼的盐碱地,种了几茬庄稼之后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以前祁贵民一家居住的是三间土坯小房子,加起来不过60平方米,屋外连院墙都没有,家里用的也是别人淘汰下来的旧电视。

  “那时睡的是土炕,躺在床上可以看到星星。”原来格尔木市常年不下雨,村民们就在房顶盖几层土再搭个草帘,经过常年风吹日晒之后,草帘老化、破损之后,抬头就能看见天上的星星。祁贵民说:“格尔木这地方不像海东市那样常年有雨,老百姓没有加固房屋的意识。”

  生活在2006年祁贵民开始担任护林员之后有了改观。“听说有招聘护林员的岗位,我赶紧报了名。”最初,护林员一个月的工资是900元,2010年涨到了1500元,祁贵民对护林员这份工作很是满意,一方面工资比较稳定,可以保障家庭的日常开销,另一方面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祁贵民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就在同年,祁贵民动员妻子也加入了护林队伍,2017年祁贵民的孩子祁继孝也在父母的影响下当上了护林员。正因为从事了这份“绿色事业”,2018年,祁贵民一家每月的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又享受到了低保、养老、医疗、烤火费等国家的好政策,他们一家顺利脱贫。这一年,祁贵民利用国家补贴的65000元加之自筹的4万元,盖上了如今宽敞明亮的房屋。

  而祁贵民也不曾辜负给予他一切的树林。自从担任护林员以来,他便把整颗心扑在了林地里。祁贵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天然林、人工林的管护,为林子浇水、捡拾垃圾、维修破损的网围栏、驱赶进入林子的牛羊,冬季要进行巡护,预防森林火灾。除了管护天然林、人工林以外,他还负责公路中间绿化带的灌溉。

  如今,祁贵民管护的树林就像懂他一般,生长的蓊蓊郁郁,枝叶繁茂。祁贵民说,原先格尔木一个月能刮两三次沙尘暴,现在气候越来越好,雨水多了、沙尘少了,而且周末出来在市区西郊林带、湿地公园遛弯、踏青的人也多了起来。

  祁贵民说,他听过小树苗拔节生长的声音,听过鸟儿的啾啾细语,他也将自己的无限心事吐露给这片林子。他与这片林子相守相依、不离不弃。

  每每看到这沁人心脾的绿色为市区提供了荫蔽纳凉之所,带来了鸟语花香,更为城市平添了几许灵动的姿色,祁贵民就倍感自豪。这片绿色,是千千万万个像祁贵民这样的林业人用心血与汗滴浇灌的,自然他们心中也凝结着一份与常人不同的情感。时光不负有心人,绿林也不会。(栾雨嘉)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