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青海要闻>详细内容

立足绿色有机,推进转型升级——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调研报告之八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12 09:30:16 浏览次数: 【字体:

  祁连山下锦绣大地。李勇摄

  农牧业持续增产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2019年,海北藏族自治州实现农牧业增加值26.04亿元;

  州财政统筹整合州级产业扶持资金5000万元,全力保障全州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资金需求,推进全州农牧业产业向纵深发展;

  加强品牌标准体系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大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以各县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力争到2025年,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建立海北现代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使产业链条基本完整。

  定位准确,方能收获满满。海北州农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优化种养业结构,加快设施农牧业建设步伐,强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着力提升优势产业及特色种养业,已形成青稞、北方油菜籽、牦牛、藏羊、蜂产品五种重点产业链,其中牦牛、藏羊、青稞、油菜的年产值已达亿元以上。

  厚积薄发,努力破解畜牧业发展困局

  在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农产品质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忙着对刚送来的农畜产品进行原料、生产、动物疫病等各方面的检测。园区的羊棚里,4只母羊产下了8只小羊羔,实现了“一胎多羔”,这是海北州正在进行的多胎性藏羊选育扩繁研究的成果。

  2014年以来,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国家绒毛羊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和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每年从藏羊产区寻找购买多胎繁殖母羊及后裔,先后组建了3个多胎藏羊繁殖群,引进当年产双(多)羔的一代母羊251只,引进和繁活二代母羊612只,繁活三代母羊156只,合计存栏母羊达到1019只。选育出多胎基因纯合子种公羊35只。

  海北州牧科所副所长周玉清介绍,2019年,省科技厅资助专项资金270万元用于加大研究力度和选育速度,在海北州四县建立四个多胎性藏羊选育示范群,用于扩大核心群规模、加快选育扩繁步伐。预计到2020年底,多胎性藏羊选育示范群核心群规模将达到2000只。

  在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海北州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加大科技实验与推广力度,保护发展藏羊和牦牛两大特色优势品牌,攻破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的技术难关,加快海北全省草原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依托科技示范园,加大科研力度,在品种选育,高效养殖,疫病防控等方面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加强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创新,重点开展了牦牛提纯复壮技术推广与示范、燕麦新品种培养与产业化集成等畜牧业实验与推广研究。通过在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示范推广畜牧业新科技、新成果,促进传统养殖方式向精细化现代化转变,带动生产经营提质增效。

  牛羊要养得好,更要卖得好。海北州农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在产品的多样化和高端化上下功夫,精深加工包装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致力于从“牧场”到“餐桌”,将绿色、有机贯穿始终,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

  青海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冬林告诉记者:“牛羊已经实现了全程有机可追溯体系建设,根据青海省与农业农村部共建溯源体系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把绿色这块做得更好。”

  海北州从建立健全品牌标准体系着手,按照产品绿色化、精细化的要求,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精品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品质,每年扶持培育产品品牌不少于3个,并加强农畜产品品牌商标注册工作,打好高原牌、有机牌、绿色牌,到今年底,新培育中国驰名商标4个、青海省著名商标10个,培育“三品一标”品牌50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总量达到10个以上,建成品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10个以上,打造海北农畜产品品牌新形象。

  海北州农牧和科技局局长东宝表示:“依托两园三区建设,振兴油菜、青稞、藏羊、牦牛、蜂产业,形成品种优良,生态安全,特色鲜明,适应需求的中高端农畜产品供给格局,为构建海北农牧业发展新模式,重塑海北农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

  “比原来种植油菜、青稞效益提高约5倍。”

  “种植火焰蔘还真是个致富的好项目,不用外出打工而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川镇麻当村村民赵延兰老两口在青海青鲁红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大棚里打工,老伴负责给火焰蔘浇水,赵延兰负责除草等零活,一个月两口子可以收入6000元。

  门源县有肥沃的有机黑土地、无污染的高原环境、冷凉高原性气候,适合种植火焰蔘。为此,山东省威海市援青管理组与门源县政府达成共识,成功引进了青海山东商会万亩火焰蔘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项目。

  2017年在鲁青缘蔬菜种植基地开展了火焰蔘大棚试验种植。2018年春季,引进青岛市农技专家,在泉口镇、浩门镇、北山乡、西滩乡试验种植火焰蔘。目前,火焰蔘种植面积已达到200余公顷,产量可达7500吨。同年,在门源县海北·山东生物园区投资400万元注册成立青海青鲁红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发展火焰蔘种植、加工、仓储、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框架。

  2019年8月,由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刚察县、海晏农业技术推广站,从海东市乐都区引进熊掌菇,分别在两县进行试种试验并取得成功。

  “熊掌菇适应环境能力强,温度在0℃—18℃都可以生长。生长周期短,从菌包种植到采收仅需要15—20天。对土壤要求不是很高,沙质地,黑土地,弱酸弱碱地均可生长。种植、管理操作简单,是适宜冷凉条件下种植的优良菌类。”刚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克伦看着长势良好的熊掌菇,满脸欣慰。

  海北州农科所副所长白尼玛介绍,熊掌菇的试种成功,为全力打造天然有机农牧业发展区、高品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区、半野生高原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区“三个特色发展区”建设,加快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丰富“菜篮子”品种有重大意义。

  除了培育新型种植业外,海北州的青稞、油菜等传统种植业也在积极探索走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路子。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

  登高望远,重塑农牧业发展新模式

  有机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是当前最具竞争力的优质中高端产品,也是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消费者青睐的优质产品。

  海北锚定目标,充分利用自身发展“三品”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坚持按照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积极打造小油菜、青稞、海北牛羊肉、草原生态鸡等特色种养生产基地,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精深加工包装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形成品质优良、生态安全、特色鲜明、供应量足的中高端农畜产品供给格局。

  海北州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建设先后共投入建设资金达12.5亿元,2012年至2018年底海北州牲畜“种子工程”建设累计投资达8319.7万元,建成藏羊、牦牛良种繁育基地7个。

  紧紧把握“现代、生态、示范”这一要求,海北州立足实际,始终把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新牧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加快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主线,探索出了“补饲+放牧”、“养殖+育种+新技术推广”等多种模式。

  “下一步,海北州将继续在建设草原生态保护新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天然草地科学利用方式,积极探索四季放牧和精准休牧新模式;以粮改饲试点为依托,逐渐形成‘农种牧购、牧种自给、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草畜联动新格局;建立‘专家联点、技术承包、远程服务、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继续推广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的规模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建立‘短小快’的农畜产品加工孵化基地,力争形成股份制合作社+龙头企业+销售市场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的规范体系。”东宝说。(尹耀增)

  记者感言

  走一条有产业有产品能就业的路子

  对于农牧业发展来说,传统型、粗放型的农牧业要进一步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优势,狠抓产品质量,从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五个环节着手,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对海北而言,应该严格按照有机农畜产品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选择一批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现有优势产业基地,重点围绕牛羊肉、粮油生产、乳制品、羊毛纺织品、蜂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形成品质优良、生态安全、特色鲜明、供应量足的中高端农畜产品供给格局。

  在采访中,记者感触最深的有四个“必须”。

  必须注重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如牲畜及粮油品种的选定、化肥农药及兽药的减量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运用等,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

  必须注重农业、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链条”效益。

  必须注重品牌意识,深入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了叫得响的品牌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方能持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必须与时俱进,依托时下非常热门的电商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县乡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覆盖面,促进更多农畜产品实现网上交易。

  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加快形成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走一条有产业、有产品、能就业的路子”才是农牧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尹耀增)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