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青海要闻>详细内容

构建起一道道沙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国家公园省 传递大美青海情”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18 09:30:09 浏览次数: 【字体:

  青海省地处三江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同时青海也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风沙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面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治理荒漠化对于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以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三江源和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工程,以“增绿、提质、增效、惠民”为主线,持续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大力构建沙区绿色生态屏障,防沙治沙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深度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总体布局,全面统筹推进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工作

  2019年8月19日,在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希望论坛围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一主题,深入研讨、集思广益,为携手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8月10日,记者从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自去年省政府与国家林草局共建国家公园示范省启动以来,我省举全省之力、集各方智慧,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重要文件政策出台、规划方案编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主动破题,取得了显著进展、积累了成功经验。特别是防沙治沙工作,深度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总体布局,全面统筹推进国家沙漠公园和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工作。

  目前,贵南县黄沙头和乌兰县金子海公园建设已初具规模,率先对公园部分区域试行免费开放;完成贵南县鲁仓、茫崖市冷湖2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续建任务,启动建设玛沁县昌麻河、乌兰县灶火2个国家沙化封禁保护区,新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2.09万公顷,全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58.24万公顷。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

  “近年来木格滩沙漠化土地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风沙小了,雨水多了,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三分之一的土地是荒漠,是我省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广,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示范县之一。

  今年,为持续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贵南县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组织3000余名党员参与到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中,与4万余名防沙治沙群众一起防沙治沙。

  2019年,全省上下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国土绿化动员大会为令,开展春秋两季造林大会战,大力推进各地沙区造林种草治理任务,在全面保护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

  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实施并完成4.3万公顷“先建后补”人工造林,森林城市、森林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林草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2019年,全省共完成义务植树1500万株,参与义务植树人数达300万人次。全省共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2.3万公顷,林草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完善,367.8万公顷天然林、516.1万公顷国家级公益林得到全面管护。

  坚持工程带动,海西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炎炎夏日,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可以看到,道路两边使用节水滴灌技术营造的树木林立,沿着巴音河行走在碧树成荫的街道上,瞬间让人感受到一丝清凉。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年平均降水量50至170毫米、蒸发量约2000至3000毫米,土壤以荒漠土壤为主,是青海沙化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艰巨的地区。

  “完成国土绿化面积6.79万公顷,为年度计划任务的163%;并依托沙化土地封禁治理、退化草地治理,全面完成4.67万公顷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019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紧紧围绕三北防护林、公益林造林、防沙治沙、退牧还草、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实现了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海西州林业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去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向沙区倾斜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沙区各类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为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的144.7%。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退化林分修复、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营造林10.13万公顷,用于低质低效林改造和现有林地抚育管理,进一步构建沙区绿色生态屏障。

  特色治沙产业绿色惠民,带动农牧民实现增收脱贫

  初秋时节的“聚宝盆”柴达木生机盎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簇簇红艳艳的枸杞好似点缀在绿树丛中的红宝石。

  主产区位于海西州的柴达木枸杞,是我省的特色农副产品,也是我省沙漠化治理的特色经济林产业。枸杞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适合海西州生态建设和林产业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绿色惠民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脱贫,认真落实林草产业、有机枸杞、中藏药材等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继续完善“东部沙棘、西部枸杞、河湟杂果、南部藏茶”的经济林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打造“柴杞”品牌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林+果+药”“林+草+牧”经营模式,提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截至2019年底,全省枸杞种植面积4.99万公顷,认定有机枸杞种植面积1.2万公顷,已通过有机枸杞产品认证基地面积近0.8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省区。全省枸杞采果年产量9.67万吨,产值达41.44亿元,枸杞产业带动就业8.5万人,支付劳动报酬10.3亿元,其中种植区周边农户1.76万户,户均增收5.84万元,人均增收1.48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动员全民参与防沙治沙,我省以“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依托“3·12”植树节、“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宣传防沙治沙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引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防沙治沙事业,营造了人人动手、人人参与防沙治沙的良好社会氛围。(田得乾)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