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青海要闻>详细内容

传承红色基因 矢志爱国奋斗——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侧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08 13:00:03 浏览次数: 【字体:

  9月的高原,秋天的模样还是朦朦胧胧,而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却早已是秋风百里花草黄了。

  1日至7日,包括两院院士、中央联系专家和科研院所领导人员在内的47名学员,带着对“两弹一星”理想信念的追寻和探索,踏着老一辈科学家的足迹,经历了一次特殊的青海之行。

  这是中组部首次将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安排在地方举办,并由我省“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承办。为了高质量承办此次研修班,展示我省良好形象,打造人才工作品牌,推动开展智力合作,省委组织部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从课程设置、服务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确保研修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同时,力争让部分高层次专家与我省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这是紧张而又充实的7天,从走进“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的那一刻到结业式上汇报学习成果,专题讲座、影视教学、现场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一个接着一个。研修课程紧紧围绕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不仅设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历程等理论教学板块,还安排了“两弹一星”研制的辉煌历程等史料讲解板块和参观原子城纪念馆、原221基地上星站等现场教学板块,可谓是一堂深刻而全面的理想信念教育大课。7天时间的研修,让学员们充了政治之电,加了信仰之油,使大家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过程、精神实质、时代内涵等,有了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的学习了解,激发了爱国奉献热情,了解了世情国情党情,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一次意义特殊的传承之旅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站在金银滩草原上,静静聆听着那段来自五十多年前的历史回响,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心潮澎湃。

  “这里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这里也有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的奉献;这里是世界的高原,是科技的‘高原’,也是科学家精神的‘高原’。”周成虎院士说,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老一代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宝贵精神的集中体现。

  研修期间,学员们走进原子城纪念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所在地,原221基地上星站,原221基地一、二分厂等,开展了“丰碑无言精神永恒”“保密就是保生命”“英雄无悔”等多次现场教学活动。学员们在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前驻足凝视,在一幅幅生动的照片前仔细探究,他们不停地记录、交流、思考,不停地追寻初心、探索真理,每一个沉思的身影、交流的场景,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感叹,“两弹一星”的名字早有耳闻,但真正到221基地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年的生产生活场景,才真切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伟大和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在我参加过的所有研修中,这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每一次重温历史,都是一次次爱国奋斗的思想洗礼,新时代的广大科研人员更应该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在为国奋斗的传承接力中,跑好属于他们的这一棒!”

  “通过实地体验,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的切身体会。曹晓风院士表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这二十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两弹一星”精神,这种精神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理想信念的丰碑。

  一次收获特别的精神之旅

  没有枯燥的讲解,没有刻板的说教,研修中穿插的事例教学,让学员们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远学时代楷模,近学身边典型。研修过程中,学员们集中观看了讲述“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郭永怀感人事迹的影视教学专题片,先后参加了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前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举行的献礼活动。

  每一堂课,每一次现场教学,学员们都准时对号入座、专心听讲,课堂互动不时传来默契的回应;每次数小时的听讲,没有人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学员们以甘当学生心态专注聆听、倾心思考……

  在观看影视教学片、现场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员为老一辈科学家的伟大精神所动容,多次泪洒衣襟……

  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科技工作者只有自觉把个人理想志向与祖国命运和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群策群力、顽强拼搏、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实现高科技领域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才能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斌谈到,以前听说过邓稼先和郭永怀先生的故事,但是当今天看到邓稼先先生与妻子的合影、郭永怀先生的手表,听到“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国贫家穷是当儿子的无能”等话语时,感到一种切实的情感直击心灵深处,“两弹一星”背后的科研人员和默默无闻的工人都让人无比崇敬,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着自己前行。

  中国核工业集团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军利感到,这次研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两弹一星”精神结合起来学习,内容翔实丰富,信息量大,更加有利于科学理论素养的提升,也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党性修养的一次很重要的提升。

  学员们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领导干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关键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不辜负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凝心聚力,继往开来,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次节点特殊的实践之旅

  此次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课堂互动、现场体验、小组研讨,是此次国情研修班专题研修的鲜明特点。学员们在行中学、学中悟、谈认识、讲体会、谋举措,进行了一次集中、系统、深入的研习,接受一次思想、精神和理想信念的洗礼。

  研修中,学员们还围绕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主题交流研讨,在研讨中碰撞,在交流中促进,在思考中升华,切实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万书波认为,“两弹一星”精神不仅能够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同样也鼓舞着千千万万大中小型企业努力攻克技术难关。要让“中国制造”走在世界领先的地位,要让产业升级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就必须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突破。

  “要认真做好成果转化,把这次国情研修班的收获,把学习交流的成果,内化为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举措。”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陈历俊表示。

  “研修班开班前,我就跟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的负责人有过沟通,打算在旱作农业方面开展合作,研修班结业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接洽高原设施蔬菜技术方面的合作事宜。我想,做好这项工作,为青海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发展做点实事,也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处长刘永红说。

  研修期间,学员们积极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率领自己的团队,扎扎实实地投入到青海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中,12位专家受邀成为特聘专家,与有关单位达成了项目合作意向。9月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薛强的项目正式落地青海甘河工业园区,实现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再生利用,将为当地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与此同时,山西大学教授程芳琴开展的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改良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预期改良后的弃耕盐碱地每亩创收600-900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詹祥江在青海省玛多县开展野外生态学研究,努力实现黄河源头党建、科研、扶贫、民族团结和生态保护“五位一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

  今年是“两弹一星”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组织高层次人才到“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实地研修,十分有意义。虽然研修班已结业,但那段充满革命激情的历史岁月却已植根学员心中,激励着全体学员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何敏)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