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援青,快马加鞭未下鞍
越往西北,天空越明净高远,大地越深邃辽阔。
从河湟谷地到柴达木盆地,从青海湖畔到祁连脚下,一幢幢安居房替代了土坯房,一条条平坦顺直的柏油路代替了泥路沙道,一块块光伏板让种地放羊的农牧民穿上工装拿工资……行走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没有人能忽视这里正在发生的巨变。在对口援青的队伍中,来自被称为“国家队”的中央企业的温暖,让高原大地如沐春风。
2010年,党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对口支援青海等涉藏工作重点省的决策部署,建立了对口援青机制。在青海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务院国资委的组织推动下,中央企业将自身优势与青海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后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与青海建设。“十三五”以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协调指导下,15家对口援青及3家定点扶贫中央企业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履行政治、社会责任,积极承担援青任务,努力推进经济、人才智力、产业等对口支援,助力支援帮扶合作交流升级加力。
修水利、造学校、引项目、扶产业……十年的努力,让高原大地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的青海,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正熠熠生辉、一片片高标准生态农田正花开烂漫、精准扶贫电商平台让特色产品乘着东风飞向全国各地。
民生优先,基础改善让“住有所居”变成“住有宜居”
走进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久美家园扶贫安置点,斜阳余晖洒落在久美家园整齐排列的25栋五层藏式小楼上,丝毫体会不到这是身处三江源核心区内的一个小区。
玛沁县大武镇久美家园扶贫安置点于2017年7月开工建设,国家电网青海公司承担易地扶贫搬迁配套电网工程。据玛沁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久美家园供配电设施共计投资1108.49万元,安装一户一表716户。小区电缆入地、双电源配置的建设方案,美化了小区环境,确保了供电可靠性,是目前果洛州配电设施标准、供电可靠性最高的小区。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6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公司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和供电工程要求,共投资4.01亿元,稳定解决了762个村、37830户搬迁群众用电需求。让家家户户过上了光明、温暖、不停电的生活。
通上绿色电、住上安居房,修通惠民路,因为援青支持,这些“红利”正成为三江源头各族群众的标配。
同样,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大通发电有限公司投入1754万元建设夏日哈镇查查卫生所,解决了当地5000多名群众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看病的实际困难问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援助1500万元实施9项水利工程,解决了5500多名群众的饮水问题,特别是在泽库县实施五所学校饮水工程项目,1900多名师生彻底告别了饮水“夏靠一眼井,冬靠一提桶”的日子。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建设“宽带青海、数字青海”号召,投资2.5亿元实施普遍服务工程,实现1300多个村通光纤宽带,宽带网络覆盖全省91.6%的贫困村,4G网络覆盖全省98%的人口。
万里援青,民生为重。受益于大规模的援青投入,我省乡村的电力、医疗、教育、通信水平实现跨越式提高。
立足长远,产业带动让“输血”变成“造血”
23岁的玛多县藏族女孩卓尕拉毛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的秋天,县里的11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落成,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玛多,地处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年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我省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的县。
2018年10月12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捐建、总投资3200万元的玛多县4.4兆瓦村级联建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电站年发电收入540万元,惠及玛多县11个贫困村的621户、1774名贫困人口,实现户均年增收5200元以上。
充沛阳光是对青海的额外恩赐,全年日照时数在3096小时以上,日照6小时以上的天数达250天至325天,青海因此成为光照资源第二大省。中央企业始终将产业援青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带动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等优势,主动对接贫困地区产业需求,大力实施了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帮助受援地区孵化培育特色扶贫产业,为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利用光照资源禀赋,光伏扶贫发展已经成为破解贫困地区产业匮乏难题、保障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产业。
目前,青海省光伏扶贫电站装机总规模达73.16万千瓦,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7.75万户,为每户带来不低于3000元的纯收入,为青海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日之青海,阳光产业惠泽大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开工建设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将极大促进青海清洁能源外送消纳,从根本上解决青海绿电对外输送的问题,将对青海的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交流交融,电商扶贫让青海不再遥远
“酒香也怕巷子深”,大美青海不缺好产品,以前没有好销路,卖不出好价钱,如今的青海,信息化来架桥,牦牛、青稞、青绣、酸奶……特色产品乘着电商的东风,飞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一律”转向“个性定制”。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依托“我买网”电商销售平台,带动当地好产品“走出去”,先期选定3类7款产品,签订合作供货协议,完成订单销售3万余元。投入援助资金150万元建设门源县电子商务体验中心项目,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则打造“天虎云商”精准扶贫电商平台,通过政府认证实现产地溯源及正品保障,上线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帮助久治县拓宽“绿牧原”牦牛肉等特色产品销售渠道。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流动是地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中央企业坚持“脱贫贵在立志、扶贫必先扶智”的理念,以激发帮扶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为重点,广泛吸纳就业、加强人才培训,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的挂职扶贫干部克服种种困难,牢记初心使命,用心用情投入脱贫攻坚,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谋思路、想办法,推动了受援地和援助央企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人才和干部的培养方面也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三江清水为你而来。”截至2019年底,援青中央企业累计投入无偿援助资金5.3亿元,实施援助帮扶项目238个;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发起设立的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在我省投资9个产业扶贫项目,涉及金额8.9亿元。(钟倩)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