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青海要闻>详细内容

援青大爱,汇聚奋进前行的强大力量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4 09:30:02 浏览次数: 【字体:

  2010年至2020年,承担对口援青任务的6个发达省市、34个中央国家机关和17家中央企业全面开展对口支援青海工作,有力促进全省六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为我省长足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虽相隔千里,援青省市、单位却与青海守望相助、共享共赢,使我省各族群众更加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共享到改革发展的甜美果实。十年援青,带来的不只是物质上的雪中送炭,更激起精神上的齐振和情感上的共鸣,在我省基层干部群众中汇聚起奋进前行的强大正能量。

  感恩,在高原的土地上留下的援青印记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高度为青海发展和稳定谋篇布局,启动对口支援青海六州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大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从此,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援青的印记。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拔最高的兴海县,有一个由江苏参与援建的易地扶贫搬迁村——安多民俗文化村。全村有252户,江苏为每家出资6万元进行帮扶。43岁的杨宗泰是2018年的“脱贫光荣户”,他说:“从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山里,搬迁到没花一分钱的安多民俗村,打心眼里感谢江苏省的援建。”

  县委组织部部长马海山感慨:“十年来,江苏省不断探索新路子、强化新举措、搭建新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可以说,江苏援建已经在海南州各族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将援建的大爱凝聚成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说起天津市的援建,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干部南拉频频点赞:“现在,在快速发展中的黄南处处都能看见天津印记,来玉村就是最好的例子。”

  天津对口援建的黄南州尖扎滩乡海拔高、条件差,以前的来玉村就处在这里。为此,天津市投入300万元援助资金,为尖扎滩村民修建了来玉新村。去年底,75户村民搬进了新房。如今,行走在尖扎县的黄河边,来玉新村正以其秀美的风光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村民拉毛卓玛感激地说:“这一年多来的变化太大了,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好。”

  “以前卫生院条件跟不上,一个小检查都得往城里跑,来回折腾又花钱。现在好了,新修建的卫生院不仅添置了好多仪器,还有专家坐诊,可享受医保报销,我们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中心卫生院,前来就诊的患者张霞细数着卫生院的变化,这些都是浙江对口援青的印记。

  格尔木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哈胜平说,从江南水乡到戈壁滩,浙江援青干部的到来为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今后我们要主动作为,让援青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铭记,在群众的生活中留下援青的温暖

  援青省市和单位发挥各自作用,挖掘受援地特色优势,带动受援地特色农牧、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就业增收,有效增强了青海的自我发展能力,托起农牧民群众幸福生活。他们,在青海各族群众心中留下了不能忘怀的温暖。

  海西州乌兰县铜普镇都兰河村村民芦世斌以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地和外出务工,2019年村里利用浙江援青资金建设了盐雕加工厂一期,实现了他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他说:“通过在盐雕加工厂打工,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我对浙江援青单位长期以来对家乡发展无私、倾情、倾力地援助,表示由衷的谢意!”

  中共海西州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文邦表示,十年来,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浙江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通过资金注入、物资支持、智力帮扶、项目援建、人才援助等方式,极大地改变了海西的发展面貌,为促进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165名援青干部人才把海西作为第二故乡,书写了“忠诚援青、智慧援青、务实援青、廉洁援青”的动人篇章。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托华村的周太加说,山东的“亲戚”给我们带项目、带基金、带老师……这份情谊,我们看在了眼里,也记在了心里。作为手工艺师,今后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家乡作更大的贡献。

  海北州祁连县峨堡镇党委书记如意说:“山东滨州市援建我县以来,每一位援青干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我们峨堡镇也得来了很大的实惠和帮助。虽然两地远隔千里,但青鲁两地干部群众的心已经融到一起,希望这份感情源远流长。”

  西宁市城西区委组织部干部何锦说:“从各种媒体上看到援青工作的报道,我深深地感受到援青干部们用真心捂热了高原的‘寒冬’。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也因他们带来的先进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而受益匪浅,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努力为新青海建设贡献力量。”

  难忘,在援青干部的心中留下“一生青海情”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这是每个援青干部临走前的肺腑之言。一批批援青干部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履行使命,也与这片抛洒滚烫汗水的土地结下“不解之缘”,青海大地上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恩在他们的心中化作了一份最难忘的青海情。

  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民族中学学生家长多吉措与上海市嘉定区杨柳初级中学教师赵兴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9年,赵兴洲到久治县民族中学支教,在这里担任音乐课教学工作。

  多吉措说:“孩子们喜欢唱歌却一直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为此赵老师每天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当我们对他表示感谢时,他却说要感谢孩子们,支教工作让他收获满满,他愿意尽全力帮助高原的孩子们去放飞梦想。”

  玉树藏族自治州康复医院医生多本说:“援青干部给我们技术指导,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看到了援青干部为玉树藏族自治州医疗事业的推动发展作出的贡献,看到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忘初心,让玉树群众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曲麻莱县巴干乡村民巴德旺加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由衷地表达着内心的感谢,“在援青干部的帮助下,我们玉树群众能不出州就让北京的医生给我们看病,我们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援青干部帮助我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很感恩,要永远记得这份情谊。”

  海东市市民张珍说:“无锡市梁溪区与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开展东西部协作。循化县作为第一批退出国家贫困县的区域,撒拉族作为全国第一个整体区域性脱贫的少数民族,每项成绩的背后都有梁溪援青干部的努力与汗水。我们感恩他们的努力,更在他们的身上感受到了跨越民族和地域的大爱。”

  (本报记者 贾泓 执笔;记者 罗珺 马振东 洪玉杰 丁玉梅 秦睿 金玥彤 公保安加 李兴发 刘伟 通讯员 杨明 参与)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