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青海要闻>详细内容

国家公园里的最美守护者——祁连山国家公园百名记者青海行系列活动见闻③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4 09:30:04 浏览次数: 【字体: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1.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油葫芦、野牛沟、黄藏寺、硫磺沟、老虎沟等等40多个管护站驻扎在深山里,1200多名管护员们披星戴月,与山为伍,与林为伴,常年跋山涉水,奔波在崇山峻岭间,为祁连山丰富生物多样性的保存更加完整,为了给这里的动植物有一个安宁的栖息地默默地守护着……

  初秋的祁连山可以说是多姿多彩的,蓝天白云,高山大河,一眼望去满眼的绿色尽收眼底,山青水绿,鸟儿欢唱,一派和谐的景象。

  早上8时整,我们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冰沟基地出发,虽然阴雨绵绵,但大家热情高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油葫芦管护站。

  油葫芦管护站管护面积为2.8万公顷,海拔3300米至4800米。管护站有近29名管护员,除两名正式职工外,其他巡护人员都是当地牧民群众,他们最了解这片山水,也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山水。

  10时整,在油葫芦管护站界碑前,我们被分成三个小组,再领取进山食物后在三名管护员的带领下,进入猫耳沟体验他们的日常巡护工作。

  一路上,油葫芦管护站站长德康向我们介绍,油葫芦管护站分东沟、西沟和沟口。今天我们巡护的猫儿沟是离管护站最近但又是最深的一条沟,沟深达18公里到25公里,而今天巡护的这段路程是最平坦、最好走的一段路,很多时候他们都需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清澈的河水、灵动的鸟叫声、茂密的原始森林、远处的雪山,没见过的植物,奔跑在山间的岩羊……大家一边记录巡护监测情况、及时发布保护区照片,一边捡拾着路边的“白色垃圾”。一路上,我们不时地向管护员请教不认识的植物,不一会儿大家就已筋疲力尽。管护员告诉我们,这只是他们平时巡护路途的三分之一路程,每个管护员的巡山面积最少的也有333.3公顷(5000亩),最多的达1000公顷(15000亩),一天步行二十多公里是常事。

  巡护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大家在一块平整的地方开始简单的午餐。吃饭间德康介绍,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做好巡护工作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家园。祁连山国家公园成立后,管护范围比较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希望能管护好这里,并把这片山山水水留给子孙后代。

  德康告诉记者,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区域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由于海拔高,很多植物生长周期特别慢,有的植物生长期最长的有500年。“你们看,这棵乌柳有一百年了。”德康说。

  在巡护即将完成时,德康和管护队员丁加在一个生长在斜半坡的大树上布设了一台监测雪豹的红外相机。他说,近两年,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与管护站工作人员,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开展雪豹监测活动,今年8月18日还拍到了五只雪豹同框的画面,这说明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已形成,这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最有力的证明。

  在油葫芦管护站,还有张玉英、任幸福、康毛、杨木错等一些女职工,她们承担的工作量和男同事相比并没有差别,巡山护林同样是她们的日常工作。

  三个小时的体验很快结束了,见证了管护员的不易,大家从心底深处一种敬意,心中感慨万千。“从简短的体验中,我们充分感受到管护员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见证了在管护员的默默守护中,祁连山正在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土和家园,也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性。”一位参加活动的体验者说。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长韩强告诉记者,国家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就是要把区域内的优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起来展示给公众,一次生态体验的过程就是一次展示的过程、一次让公众了解并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过程。

  韩强说,今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将继续遵循“保护第一、公众参与、全民共享”的工作理念,不仅要继续加大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为资源调查等工作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和支撑,还要探索建立“村两委+”共管模式等措施,加大国家公园建设生力军。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努力按照规划体系好、法规制度好、基础设施好、工作队伍好、生态保护好、民生改善好、绿色发展好、社会稳定好、环境教育好、区域合作好的标准建设“十好”国家公园。(叶文娟)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