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青海要闻>详细内容

绿色的田野 金色的希望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4 10:00:01 浏览次数: 【字体:

  最近几天,家住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镇五一村的闹尖才让心里格外高兴。合作社榨油坊的厂房准备妥当,从河南郑州预定的半自动全套榨油机即将到货,秋收结束后,榨油坊就能正式开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五一村满4周岁的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即将进一步拓宽发展道路。

  从传统畜牧业迈向现代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挑起了大梁”。在五一村,不仅仅有闹尖才让一家合作社。9年前,一个名为“兴海县强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率先带来了新思路。

  从逐水草而居到“单打独斗”再到“抱团取暖”,从过度放牧到草畜平衡再到科学养殖,在河卡草原,绿色发展意识深入人心,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补短,从分散经营到生态养殖

  位于河卡镇北30公里处的五一村,是一个半农半牧村。“牛羊越多,我们的收入就越多”。全村400多户村民,放牧和种地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前些年,村民旦正才让觉得,依靠多养牛羊增加收入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其实,不仅是旦正才让这么想,很多人都是这个想法。然而,草原却有最大承载量。就拿兴海县来说,地处高寒地带,气候条件极其严酷,牧草生长期短,冬春季牲畜营养缺乏,都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这不,牧民们渐渐发现,牲畜数量的不断增加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财富,反而草层一年年低下去,草场退化的面积一年年多起来。

  怎样走出超载放牧与草原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

  2011年,在多次外出学习、观摩之后,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尕藏多杰组织村民成立了村上的第一个合作社——强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我们的初衷是通过合作社集约化发展实现草畜平衡,缓解草场压力。一开始,老乡们对合作社不太了解,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新上任的年轻的理事长夸辛才让原来是合作社的会计,对于合作社的情况,他心里十分清楚。

  “按照规划,合作社养殖组以夏季划区轮牧、冬季半舍饲养的模式进行高效养殖;种植组建立饲草料库,统一管理饲草地种植及饲草料加工储备,实现有机牧草就地种植、就地利用,满足有机牛羊养殖生产需要。”

  相比合作社里的其他成员,57岁的昌勒生活比较困难。一没耕地二没牛羊,一家四口人全靠儿子外出打些零工维持生计。

  “合作社成立后,我不仅把77公顷草场全部入股到社里,自己还找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一年有4000元的工资。虽然我家里没有牛羊,但合作社的牛羊养得好,分红也不少,像去年,我就分到了44371元。”昌勒说。

  就这样,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实行分群饲养、划区轮牧、种草养畜,彻底改变了过去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实现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经过几年摸索,2017年,合作社按照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要求,将53户186人入社成员草场、耕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折股量化,每户出资1万元现金入股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核算、分红,彻底改变了传统畜牧业分户经营、小散弱的状况。

  合作社的老成员索南才让是去年的分红“大户”。因为没有耕地,几年前,一家五口的生活全靠放牧维持。2017年,他将家里的200只羊、200公顷草场和1万元现金入股到合作社。自己和媳妇周毛到合作社打工,2019年,除了工资之外,他们一家分红达到12万元。

  “从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向以合作社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逐步实现了‘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的目标。去年,合作社收入640万元,年底分红335万元,人均分红1.8万元,与全县人均收入1.37万元相比,增加0.43万元。”夸辛才让自豪地说。

  取长,从生态优势到发展优势

  咬定“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站在强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青稞地一眼望不到头。

  “河卡镇的耕地面积是11333公顷,我们村就有3467公顷。”在当了8年村干部的闹尖才让看来,地形开阔、种植面积广是五一村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我们来说,放牧更得心应手一些,种地都不太在行。虽然耕地面积大,但收入一直不高。”

  形势在合作社成立后得以扭转。

  在兴海县依托“高原有机绿色”品牌,打造有机燕麦、有机青稞和有机油菜种植基地的大环境下,合作社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强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结合养殖业实际,将种植结构由原来的种植粮油作物为主调整为种植饲草为主,今年种植燕麦333公顷、青稞67公顷。

  “我们还投资100余万元建了饲料加工厂,有效满足了设施养殖需求,实现了饲草自给自足,延长了产业链条。”夸辛才让说,去年试生产的200袋产品一经面世,就抢购一空,今年预计能够加工3万袋饲料。

  2016年6月份,脑子活、观念新的闹尖才让瞅准了“有机绿色”的发展机遇,投资近100万元成立了诺金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四年发展,起初只有17户村民加入的小团体如今已经有了52名成员,耕地面积达到了667公顷。通过统一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销售,不擅种植的村民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尼玛才让是诺金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名拖拉机司机。加入合作社后,他的生活比以前充实了很多。农忙时节,他开着拖拉机忙碌在田间地头;农闲时节,他开始为合作社放牧。

  “去年,开拖拉机挣了3.7万元,放牧的工资是3万元。以前光靠种地,可没有这么多收入。”

  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闹尖才让的眼光也变得更加长远。

  “春种秋收,一年忙活完这些,村民就闲下来了。没有工作就没有什么收入。”闹尖才让说,经过多次开会商议,合作社决定再开一家榨油坊。

  “假设一亩地能收100公斤菜籽,收入就是500元左右。但如果用这些菜籽榨油,能榨40公斤,按每公斤14元计算,这就能卖560元。再加上麻渣能卖100多元,那一亩地的收入就是700元。”

  算明白这笔账后,今年,闹尖才让投入170多万元对合作社进行扩建,并“下血本”专门订购了78万元的榨油设备。这不仅意味着合作社的收入将有所提升,还至少能为三四位村民提供一个稳定就业岗位,而且,榨油坊所产生的麻渣还能为强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加工饲料就近提供原材料。

  2019年之前,西热尖措一家还是地地道道的牧民。父亲得了癌症之后,家里的生活渐渐拮据起来。如今,他作为合作社的一员,不仅每年有4万多元的固定工资,年底还有分红。

  “加入合作社后,有了稳定的收入,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过些天合作社的榨油坊就要开业了,等到了年底,分红一定比去年高。”

  眼下,“有机绿色”这块越来越亮的金字招牌让五一村的产业发展之路愈加宽阔。

  刚刚过去的这个8月,闹尖才让联合村里的多个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牧场成立了懿德联合社。今后,联合社将对各家的农畜产品进行统一推广、销售。

  尝试不止如此。

  “互联网时代也考验着我们的变革能力。”闹尖才让说,下一步,他想通过网络直播卖货,让家乡的好东西真正走出草原。(咸文静 孙海玲)

  采访手记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得知要去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镇五一村,记者心头一喜。早在2018年1月10日,五一村的强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举行的分红仪式,入股牧民脸上那喜悦的笑容,让记者至今难以忘记。

  当时,兴海县以包括强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在内的6个畜牧业合作社为试点,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整合生产资料,将草场、耕地、牲畜、农机具等折价入股,集中涉农资金,引进相关企业,打通上下游,延长产业链,实施高效养殖,牧民收入平均增长1万多元。

  时隔两年,如今的五一村会是怎样一副光景?这份好奇与期待,让记者特别想去村里一探究竟。

  直到站在强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观景台”上看到那大片大片的青稞地,直到采访完联合社的发起人闹尖才让,直到跟夸辛才让了解完合作社近两年的发展情况,所有的谜底才得以解开。这种越来越好的发展局面让记者不禁想到一句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就拿闹尖才让来说。当了七年村委会主任的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起将全部身家投入到合作社里这件事,他显得自信而又从容。

  “当村干部那几年,没少参加培训、学习,别说其他州县,北京、上海、西安、青岛的培训也都去过。”这些经历无疑为闹尖才让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户。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他的思路也得到拓展。所以,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后的强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后,见多识广的他当机立断成立诺金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事实证明,闹尖才让的选择是正确的。四年来,合作社稳步向前。2017年,分红10万元;2018年分红18万元;去年,分红30万元。当看到有机绿色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后,他又立足合作社实际情况,进行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率先提出建议,联合村上的多家合作社、家庭牧场、家庭农场一起成立联合社,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发展致富。

  通过这些变化,我们不仅看到了五一村未来发展的希望,更看到了新时代牧民对事业、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号召,无数知识青年满怀理想、激情踏上征程。如今,这片天地变得更加广阔,人们拥有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平台。就像闹尖才让说得那样,只要敢想敢做,脚踏实地,我们都能闯出新的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咸文静)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