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青海要闻>详细内容

一朵“云”端连两头——青海消费扶贫调查之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30 10:30:11 浏览次数: 【字体:

 

 

 

 

  文、图/本报记者王颖

  9月25日,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看到,三四个直播间内布置精美,身着民族服饰的主播正在直播带货,电脑屏幕上的点击、关注量不断升高。公司负责人范增才指着一旁的货架对记者说:“这些青海本地的农畜产品是我们最新上架的,直播一开,粉丝就过百万了,卖得红红火火。 ”

  “口感不错,经济实惠,特别满意的一次购物!”屏幕上,网友对直播售出的高原苦荞茶、金丝皇菊、米面粮油等富硒特色农产品,给出了数百条好评。

  网上“晒货”,农家“宝贝”从大山走向“云端”,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通过网络平台,调动各方力量为扶贫攻坚助力,也为当地自然人文风貌作了宣传。我们看到,“云端”上的扶贫路,群众喜闻乐见,更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激发内生动力,扶贫扶智的生动体现,成为贫困地区后发赶超的新动能。

  脱贫致富的一朵“青云”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部手机,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出山路”,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新农具”。

  在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就有这样一位能人,凭借电商力量,将家乡的土特产推向网络的另一端,在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他叫丁珍芳,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申请了网店营业执照,开办了一家电子商贸有限公司。

  半年时间里,他从头开始学习如何进行网上运营;跑遍周边批发市场、超市等地了解农产品销售情况;跟村民、社区群众聊天,了解百姓需求;深入村社农户,及时掌握滞销的特色农产品情况……之后,他先从平安区的富硒蒜酱和菜籽油两个特色农产品起步,尝试以特色品牌农产品打开网络市场。

  然而如何拓宽市场销路、打通销售渠道,始终是摆在丁珍芳面前的一道难题。他发现,青海省地处偏远,快递寄出去得三天左右才能到达,由于南方地区天气较热,食品难以保持新鲜,加之运费就要比货品价值高出两三倍。于是,他决定先从省内着手,再慢慢解决销往全国的难题。

  土法炕制的焜锅馍馍、手工洋芋粉、土榨菜籽油……一年下来,网店仅销售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就达到了40万元左右。

  有了经验的积累,丁珍芳又向前迈了一步,“以前村民种植土豆的主要目的是家庭食用,零散售卖的价格只有几毛钱,现在通过‘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新模式,销售收入成倍增长。”丁珍芳对记者说,去年底,他们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0.36元的价格对平安区的马铃薯进行收购,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连通线上渠道,销售马铃薯1000余吨。

  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步不仅解决了平安区广大农民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也提升了当地马铃薯的知名度,还在农产品打包、分装、销售的链条中带动了当地的物流产业和农民工就业增收。

  “今年,合作社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又开垦荒地近13.3公顷,全部种植马铃薯,收成好的话能产500吨马铃薯。前段时间,我们和丁珍芳的电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乘着走上‘云端’的东风,把我们的马铃薯销往全国各地。”石灰窑乡石灰窑村党支部书记王存智说。

  “现在我们一天的发货量最多达10万单,收到订单后就地在村里的地窖装货发货,既保证了马铃薯的品质,也节省了仓储成本。”丁珍芳告诉记者,他还牵头组织成立了平安区三农科技电商众创协会,在全区各乡村的电商网点以“互联网+三农”的思维,线上线下指导农民开展农产品上行工作。

  9月26日,记者在刚建成不久的平安电商物流中心看到,商品展示大厅内,高原富硒农产品琳琅满目。展厅一侧设有入驻企业园、商品直播间等功能区,与展厅外相邻的是物流仓储室,富硒荞麦、富硒小米等产品摆满了货架,工人们忙着包装商品、分拣快递包裹……

  据了解,这里的快递都是免费配送且一天一送,已配送的站点共有36个,从4月起至今共配送了19385件。“电子商务能够从销售端迅速拉动当地电商产业链条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仓储、分拣、运输直至冷库、摄影、直播工作室等。”平安区电商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但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有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品质难以保证;以农村地区为主的零售企业、商户规模普遍偏小,往往在供应链、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存在短板。因此,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就是让云扶贫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青云’,而不是一时热闹的‘浮云’。”

  “互联网+农村”路径仍需深解

  长期以来,电商龙头企业少、销售渠道不畅、物流成本过高是制约我省农副产品走出去的难点、痛点,致使农副产品知名度低,电商平台销量较少。

  去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政策性支持文件,通过扶贫832平台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平安区紧抓这一机遇,第一时间向全国税务系统机关食堂批量销售青海优质农副产品,实现了电商销售从“零售”到“批发”的转变。

  自今年4月22日正式上线销售以来,仅14个工作日电商销售额突破100万元。截至9月7日,累计销售牛羊肉、猪肉、鸡肉、杂粮和菜籽油105.86吨,实现电商销售1020.61万元,突破了1000万。

  “配送的农产品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平安供销电商中心负责人王胜江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在全省范围内优选品质好的牦牛肉、羊肉,以及杂粮、菜籽油等农畜产品,已向680多家税务部门和企业的机关食堂配送商品,并且“回头率”达到50%以上,有两家税务局反复下单超过9次。

  除此之外,通过积极响应国家消费扶贫政策,供销电商中心还在“832全国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平台”、“淘宝”、“京东”、“供销e家”等平台上架富硒蒜酱、富硒杂粮、苦荞茶、菜籽油、金丝皇菊及其他特色农产品110多种。今年截至9月18日已实现销售收入1137.3万元。

  “有上网技术条件、有产业开发基础、有村级站点、有物流条件、有积极性……”除了平安区,如今海东市已实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全覆盖,落实项目资金1.1亿元。累计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5个,乡(镇)电商服务站8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763个,其中脱贫村电商服务点522个,电商服务覆盖全市634个脱贫村,全市重点电商企业累计达15家。通过电商沟通市场,带动群众增收的作用开始显现。

  然而,“云端”扶贫不是万能,也不是捷径,如何“精”、怎样“准”,产生“互联网+农村”生态化、持久性发展的新动能,似乎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在8月底结束的2020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行(青海)海东站活动中,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互助县晟茂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平安区田宝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等5家企业与省外采购商签订意向性购销合作协议,总金额达3800万元。

  “电商平台要充分赋能贫困地区,助力其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以优质、安全、绿色为导向,支持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要加大人才、物流仓、分拣车间等电商基本要素投入。通过直播带货、社群分享、社交电商、云店铺等方式深挖线上流量,加快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中国蔬菜协会有关专家提出建议并表示,海东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产业前景广阔。

  此外,电商扶贫的困难如何破解?在贫困地区发展电子商务,政府的扶持是不可或缺的。据了解,海东市将进一步打造“高原硒都”和“中国高原净土富硒养生区”等区域品牌,着力推动特色品牌农产品上行销售,进一步建立完善物流体系。

  我们相信,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走向富裕的过程中,“云端”扶贫路,是一条希望之路,它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连着美好生活。

分享到:
【打印正文】